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明让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并推动木块移动,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大小不同的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出动能较小的是 钢球。
(2)小明选用大小不同钢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
(3)实验时,若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处滚下,推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小明发现水平面越光滑,木块移动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 。
(4)同班的小红同学,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的原因造成。为了验证猜测,小红设计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方案,如图乙所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请帮小红分析,此次试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 。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 |
次数 |
质量 |
升高温度△ |
加热的时间 |
甲 |
1 |
0.1 |
10 |
2 |
2 |
0.2 |
10 |
4 |
|
乙 |
3 |
0.1 |
10 |
1 |
4 |
0.2 |
10 |
2 |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物质的 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6)该实验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和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可以判断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或“小于” ,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若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在光屏上将 (选填“会”或“不会”)成一个完整的像。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逐渐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灯丝电阻约为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图甲中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选填“
”或“
”)。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 移动(选填“ ”或“ ”)。
(4)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丙,分析图象可知:
①小灯泡额定功率是 。
②小灯泡灯丝电阻是变化的。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是 。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到 后,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小明实验中发现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稳定不再上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 。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3)小华使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消耗了 酒精,则 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 .(酒精的热值是
(4)小华改进实验不足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 ”或“ ”)。
.减少实验误差 .寻找普遍的规律。
如图是小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1)实验中,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根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