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华网重庆3月31日电,3月31日1时35分,从缅甸曼德勒起飞的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在飞越群山,历经约20小时30分航行1500公里后,犹如一只巨大的风筝,安静地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阳光动力2号”是瑞士设计的一款能够在不添加任何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的情况下昼夜飞行的飞机,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米质量仅25克,机翼有72米,质量仅有2300千克,和一辆小汽车相当。机翼上装载的17248块太阳能电池板为飞机提供了持续的可再生能源。这些电池板每块仅厚135μm,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丝。从上述可知:
(1)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135μm=       m.
(3)“阳光动力2”从曼德勒飞到重庆的平均速度 km/h。
(4)在飞行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5)机翼制成图乙所示的形状,使得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所以下方空气的压强            上方空气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飞机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                波来实现实,这种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m/s。

科目 物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准备的电学器材如下:电源( 4 . 5 V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R 标有“ 30 Ω 1 A ”、定值电阻( 5 Ω 10 Ω 20 Ω 30 Ω )、开关、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①某同学_____开关,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路连接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 _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阻 R 0 两端电压由 1 . 5 V 逐渐增大到 2 V 2 . 5 V ,读出所对应的电流值。其中第二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A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U/V

1.5

2

2.5

I/A

0.15

0.25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_____比。

④善于预习的小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_____ Ω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①将 10 Ω 的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使电压表示数为 2 V ,读出电流表示数。

②接下来用 20 Ω 的电阻替换 10 Ω 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使电压表示数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V 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③将实验器材中_____(选填“ 5 Ω ”或“ 30 Ω ”)定值电阻接入 A B 两点间,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 都无法完成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为方便测量_____,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 F 1 ,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 F 2 ;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 l 1 和阻力臂 l 2 ;把 F 1 F 2 l 1 l 2 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改变动力 F 1 和动力臂 l 1 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 F 2 和阻力臂 l 2 ,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动力 F 1 / N

动力臂 l 1 / m

阻力 F 2 / N

阻力臂 l 2 / m

1

0.5

0.3

1

0.15

2

1.5

0.1

3

0.05

3

3

0.1

1.5

0.2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用 F 1 l 1 F 2 l 2 表示)。

(3)如图乙所示,在_____(选填“A”、“B”或“C”)点竖直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拉时,可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4)在完成实验后,小辉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完成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图丙所示,轻质杠杆可绕 O 点转动,它的中点挂有 100 N 的重物,在杠杆右端用竖直向上的力 F _____ N ,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如图甲,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_____ g ;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 c m 3 。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为 34 g ,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 k g / m 3

(3)某兴趣小组成员小辉看到一个小木球漂浮在水面上,想知道小木球的密度,与同组成员讨论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正确测量小木球的质量 m

在量筒内盛适量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V 1

将铅笔 A 和铅笔 B 固定成如图丙所示的形状,放入量筒内的水中,直到铅笔B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V 2

取出铅笔,将小木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漂浮,用固定好的铅笔 A 和铅笔 B 将小木球压入水中,直到铅笔 B 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戊所示,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V 3

小木球的密度表达式为: ρ 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 ρ 表示);

⑥实验评估时,小辉提出,若考虑小木球“吸”水,铅笔不“吸”水,会导致小木球的密度测量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已知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 m

(1)实验时,要将_____(选填“蜡烛”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实像,像距为_____ c m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 10 c m ,光屏移动到_____ c m 的刻度线处,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由于蜡烛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_____(选填“上半部”或“下半部”)。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_____(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 90 时每隔 0 . 5 m i 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3)观察到从第 2 . 5 m i n 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

(4)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 A B 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 98 ,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 B 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  _____ 。结合上述现象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