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升温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和质量的关系。
(2)实验中探究的是(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曲线,由曲线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
(2)该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3)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min;
(4)在0~2 min该物质处于____态;3~5min处于态;
(5)AB,BC,CD三个过程中,__________是放热过程,________过程中温度不变。
小明在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小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3)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32 |
36 |
40 |
44 |
48 |
48 |
48 |
48 |
54 |
60 |
66 |
(1)海波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海波的熔点是℃。
(2)它在第6分钟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分钟。
(3)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