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她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不亮,她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动到左端,再滑动到右端的过程中,灯泡L始终不发光。为了排除电路故障,小英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进行检查判断。她将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A接线柱连接,电压表正接线柱依次与其他接线柱连接,对应出现的电压表示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 段电路一定出现了故障。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自制的一种仪器,让自来水流过该仪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A、B处的水量是相同的.由于B处水管的横截面积比A处小,所以水在B处的流速比在A处的流速大.请帮忙画出A、B管中水位的大致高度,并说明你画图的依据是:
。
用天平和量筒测合金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2)小明用托盘天平测量合金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是:
① ,② ,
③ 。
(3)经老师提醒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g。
(4)用细线拴好合金块,把它放人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如图所示)。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大致在同一高度。
(2)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说明像距太大了,导致像距太大的原因是 。
(3)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某点,所成的像是正立、 的 像。如果将蜡烛从该点向凸透镜移动,在这个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大小不变”)
(4)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__________代替平面镜。
(2) 小刚将蜡烛A点燃置于镜前,再拿一支大小和A相同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直到看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进而得出像与物的大小 。
(3)研究完平面镜成像后,小马灵机一动设计了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像的情况: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厚度均匀)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直到与像的位置______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观察像的正倒;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
光屏上的像 |
玻璃后的像 |
|
| 很近 |
无 |
缩小 |
正立 |
| 较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 很远 |
无 |
缩小 |
正立 |
④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每隔1min测出水的温度,并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3)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如图15丙、丁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4)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两点)
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