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社会寻找好人亮点,点赞优秀品质。
好人亮点 |
优秀品质 |
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的“雷锋少年”:邹晖等的5个十几岁的瘦弱少年的,三年如一日默默地充当同学王凯的双腿。这个先天双腿残疾,无法行走的少年常以微笑回报。 |
|
突遭横祸,左腿高位截肢的肖建生老师,17年来,他用独腿让自己立得更稳,站得更直,用拐杖撑起三尺讲台,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全县前三名,今年,他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 |
|
浩尔吐中学学生岳佳伟七岁那年,妈妈病世, 爸爸外出打工。他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家里有好吃的,让爷爷奶奶先吃。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只有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
|
【新闻播报】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为636463亿元。以美元计,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2015年6月,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在国际TOP500第四十五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再次位居榜首,获得“四连冠”。
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由中国发起倡议的“一路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沿线70多个国家积极参与共谋发展。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13分钟的演讲,被12次持续掌声打断。
(1)作为热心时事的观众,把你的内心感受写出来。
(2)某国际观察家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要实现中国的崛起,我们最根本的事是做什么?
【关注发展】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新要求,我国怎样才能把这一关键问题做好?
【创客公园】
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双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结构性改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赢取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4)为使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双创”,你在互联网创客微信公众号“创客公园”中发起了呼吁,请把内容写出来。
大学生小梁想利用假期做兼职,帮助补贴家用。她看到王某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名牌面膜,生意异常火爆,随即在王某处批发面膜并在朋友圈中销售。结果购买了的同学向她反映是假胃名牌。小梁按捺住怒火,到品牌店鉴定确为假货,第一时间赔偿了同学损失后立刻报警。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有我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因子,也有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一方面需要学习和引进,另一方面始终要立足本土国情,立足民族传统的“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1)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表中“日常行为”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
日常行为 |
核心价值观 |
|
示例 |
主动使用“请、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
文明 |
1 |
对同学一视同仁,从不凌弱欺生 |
① |
2 |
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从不作弊 |
② |
3 |
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普法宣传 |
③ |
4 |
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捶背、洗头、整理房间 |
④ |
(2)民族文化是民族传统的“根”。依据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当代青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届江苏盐城中学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注: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
材料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考察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