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4月3日落下帷幕。G20峰会之前,中、美、英、法等主要经济力量在不停地进行利益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在共同的妥协下,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吸纳。多国媒体认为,会议达成的一致共识超出预期,同时认为中国在峰会上表现抢眼,引起世界关注。
(1)中、美、英、法四国政体各是什么?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有人认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我国将与美英法政体走向趋同。请对此进行简要评析。
材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出的“民意对于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一问题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政治生活依据。
(2)请谈谈“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一理念的价值定位。
材料一:我国中部某地区城乡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统计表
年份(年) |
城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
占城市职工比例(%) |
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
占农村人口比例(%) |
1989 |
35.65 |
34.5 |
23.54 |
5.4 |
1999 |
57.88 |
57.4 |
27.83 |
6.8 |
2009 |
88.23 |
86.3 |
46.15 |
10.8 |
注:在过去的十多年,该地区年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财政支出中,社保支出的比例年增长2%。
材料二:2009年12月,江西、甘肃、浙江等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纷纷启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北京等省(市、区)的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这样,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沿袭了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
(1)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材料
(1)说明图2、图3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2)针对图3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