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分析题(共2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       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                         ,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图一是1918年底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十月革命后该刊物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图中字迹模糊不清,请你跨越时空,在《每周评论》中“山东问题”专栏里撰写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及决议的小短文。
(2)图二 历史事件的结果是怎样的?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谁?
(3)图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要说明图一、图二与图三事件之间的关系。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历史》(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 上册)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朝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秦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货币的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文物、古迹和遗址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列图片:

(1)图1为纪念谁而修建的?请用一句话对这一历史名人进行概括评价?
(2)图2水利工程的名称及作用分别是什么?修建者是谁?
(3)请就如何正确对待文物、古迹和遗址,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