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
|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
|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
|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
|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二战前英国的这一主张
| A.体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 B.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
| C.有力维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 D.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地位 |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 A.一战后推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
| C.一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 | D.英国势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一度成为其常任理事国之一 | B.始终把苏联排除在外 |
|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 D.其委任统治制度得到殖民地人民认可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已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争夺 | B.国联的组织方式与控制权之争 |
|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 D.欧洲大陆军事与霸权之争 |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其原因不包括
| 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 B.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
| C.民族问题极端复杂 | D.大国的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