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 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 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
材料三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
材料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3)有人根据材料三、四断言唐代的中央官制已出现了民主制度,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 ——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9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基础。由于当时新开垦的土地的管理不属于封建关系范围之内,所以地租都被直接交入诸侯们的府库……这样一来,诸侯们就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各自封国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对地方上的府、州,则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这在宋初对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曾起到一定的作用。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后又设提点刑狱,除负责转运财物、审理刑狱外,还负责监察地方,称为监司,包括后来设置的提举常平司,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最后通过的《联邦宪法》固然比起《邦联条例》来说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但是它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它把相当多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换言之,它确立了一个联邦制,它既避免了《邦联条例》的极端,又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害,既把各州团结成为一个国家,又保障了地方的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这样就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首创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发生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重大的政治变革”指的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中,“通判”“转运使”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地方制度的利与弊。
(2)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所建立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些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虚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摘自百科全书《Chimerica》
材料四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我国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响应。为促成这一构想的实现,中国积极筹建“亚投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与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