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世纪以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在于

A.进行海盗式劫掠 B.最早探寻新航路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联合国的建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杜勒斯在1958年说,“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那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美国的这一对华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