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根据“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完善民主法制,切实尊重保障人民权益;致力于“共同富裕”,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保障民生之本,构建社会安全网;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打造创新型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天蓝水清,与自然和谐相处。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什么宗旨和基本原则?
(2)政府的基本职能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为迎接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第13次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2014两会调查”。广大网民可以就自己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参与本次调查,人民网记者把网友的问题带上两会,带到我国最高决策殿堂。
材料二截止2014年3月11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据了解,为了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召开前就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认真起草议案。今年两会都透露出求真务实的明确指向,一个个关系国家未来又与民生紧密相连的话题,在代表审议中越来越深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网民参与网上调查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方式?除了这一方式公民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积极意义?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主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兴国之魂”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目标?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1)简要说明我国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治学依据
(2)我国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3年3月15日至4月5日,卫生部就《2013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民可通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证等方式,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意见反馈至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1)材料中涉及了哪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