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题目。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 (   ) ②月色入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与俱入崖山() ⑵使为书招张世杰() ⑶其末二句云()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

阅读下文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
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
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饮酒(2)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一斗为率(把、用) B.击不中(指代副车)
C.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上会于留(在)

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尽粟一石/王命急宣 B.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
C.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如山 D.策之不以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附加题
东坡画扇( 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何远《春渚纪闻》)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1)公熟久之。 熟:(2) 非故之也。 负:
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