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近代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归纳总结近代四次重大的探索。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探索层面
主要影响(意义)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器物层面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⑤____层面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

思想层面
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的历史发展,改变着自身,交织着与亚洲国家的恩怨情仇,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一到图二日本出访对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两幅图反映出日本民族怎样的特征?
(2)你如何评价图三中日本发动的这次战争?这次战争后,日本经济崩溃到再度崛起,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成为经济大国后,日本军费开支位不断增加,20世纪末居世界第二。同时,日本在周边国家关于领土问题纷争不断,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以钓鱼岛问题为例,你想向日本提出哪些忠告?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上的自由化民主化。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做的有关英国近代化历程的总结,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1)完成英国近代化历程的相关表格

类别
时间
事件
代表人物
影响
思想
16世纪

莎士比亚
冲破教会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制度
17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经济
18世纪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对比英国和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