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的是______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图(2) “交子”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2)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从三个选项中选 一个)
A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 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 “一代天骄”是指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在这一朝代统治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实例列举一个。
(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