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本诗中间两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的依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阅读。

种松

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 ,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注]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1)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2)诗歌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作者    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阅读。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 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 共金尊。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舞,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