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列研究。
I.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II.解决问题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3】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 F e 2 O 3 )、四氧化三铁( F e 3 O 4 )和氧化亚铁 F e O )。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 F e 3 O 4 粉末、 F e O 粉末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 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 F e 2 O 3 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钛矿中的 F e 2 O 3 全部还原为 F e 时,剩余固体在 C O 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 C O 反应)。


(6)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7)该赤铁矿中 F e 2 O 3 的质量分数为(列出计算过程)。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 C O F e 2 O 3 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8)根据图像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

猜想二:只有SO 2

猜想三:CO和SO 2都有;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CO 2相似),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气体   ,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2)乙同学发现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写出SO 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CO和SO 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明显变化,询问老师才知道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实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烧杯内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猜想四:NaCl、NaOH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你说出不合理的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无变化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有气泡生成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uSO 4溶液

没有蓝色沉淀产生

猜想   不成立

【评价反思】老师看了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分析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   

【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同学实验操作是   

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2)由图1可知,在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   

(3)图2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   (合理答案即可)。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   (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 4═3Na 2SO 4+Cu 4(OH) 6SO 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

(2) 在化学反应中, 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 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 4═3Na 2SO 4+Cu 4(OH) 6SO 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2) 在化学反应中, 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 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