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散失的。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 
|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 
|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 
|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科学探究过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是;做出假设是;设计实验是;完成实验是;得出结论是;表达、交流是。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__________作用。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F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某生物学习小组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于是选用一定数量同一品种的、具有萌发能力的小麦种子,用五个培养皿做了正确的探究实验,其条件、结果如下表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
| 空气 | 
   充足 | 
   无 | 
   ? | 
   充足 | 
   充足 | 
  
| 水分 | 
   适宜 | 
   ? | 
   无 | 
   适宜 | 
   适宜 | 
  
| 温度 | 
   25℃ | 
   25℃ | 
   25℃ | 
   0℃ | 
   25℃ | 
  
| 光照 | 
   有 | 
   有 | 
   有 | 
   有 | 
   无 | 
  
| 结果 | 
   萌发 | 
   不萌发 | 
   不萌发 | 
   ? | 
   萌发 | 
  
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2号培养皿的水分条件应该是,3号培养皿的空气条件应该是,4号培养皿种子萌发的结果是。
 (2)此探究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号。1号与4号对比,实验变量是。
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2)利用酒精加热3只试管至煮沸3~5分钟,其主要目的是。
 (3)两组实验中,该同学控制的实验变量分别是;肉汤首先腐败的装置是;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你得出保存食物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