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50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西德 |
| B.美国由此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
| C.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 B.首辅权力失控 |
| C.内阁取代六部 | D.君主集权加强 |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
| B.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
|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
| D.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 B.婚姻讲究门第 |
| C.择婿方式独特 | D.大臣拉帮结派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
|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
|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