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段台词选自某一电影中大学招生录取的场面。
龙校长:你会写字吗?
李金凤:土改的时候参加过扫盲班。
龙校长:写几个字我看看,写什么都可以。
李金凤写字: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
龙校长:李金凤,你被录取了!
如果要给该拍摄场地布置一句标语的话,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D.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据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夜市》记载:(南宋)临安(今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根据记载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南宋王朝严格限制商业的发展 |
B.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市繁荣 |
C.南宋政府已经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D.南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2012年是我国干支纪年体系中的龙年,下图为我国银行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和纪念币,这些具有浓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象根源于( )。
A.铁器牛耕生产方式 | B.重农抑商政策 |
C.农耕文明影响 | D.西方文化的传入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南宋范成大诗曰:“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农民过着非常富足的田园生活 |
C.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蚕丝 |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于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