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各州遍置常平仓,以国有钱本贱时收桑、贵时出粜,平抑粮价。唐代宗时,刘晏竭力加以改革完善,“丰则贵籴、歉则贱粜”。刘晏被害后,政府全面实行官销制度。这说明唐朝时期
A.私商资本增殖困难 | B.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D.以民为本重视民生 |
1922年1月,吴宓等人发起创办了《学衡》杂志,他们认为孔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将成为救治当今世界物质与精神痼疾的良药。这说明()
A.世界形势促使国人对西方文明进行反思 |
B.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制造思想舆论 |
C.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没有得到应有触动 |
D.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知识界思想主流 |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A.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 B.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