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2、13世纪,由于呢绒生产中应用水力漂洗轮,河流众多而又湍急的科茨沃兹山丘地带,便吸引着城市工匠移居。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除优质羊毛和充足水力资源外,这里还有斯特劳德河谷的漂白土,有当地赭红岩石制成的染料,西南又靠近布里斯托尔港口,便于联系国际市场。乡村毛纺业几乎是近代早期英国原工业化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起步和非农业人口增多。
科茨沃兹所在的英国西部毛纺业,16世纪中期开始动荡。这主要由于它生产的传统宽幅呢绒市场狭窄,无法与大众化的、价格低廉的东部“新呢绒”对抗。尽管国王和政府强推扶持法令,亦未能阻挡科茨沃兹养羊业和毛纺业的颓势。从1660-1699年格罗斯特城及辖地的法庭案卷可以看到,925个职业清楚的当事人中,从事纺织业的仅150人。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被取消议席的“衰败”城镇,大多在西部。当英格兰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机器隆隆轰响之时,西部人们只能守望着土地和牧场,向西北工业人口和东南工商人口供应肉奶粮。由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只是工业和城市的附属物,创造财富有限,于是西部这个中世纪晚期英国名列前茅的富裕地区,18-19世纪成了英格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科茨沃兹从中世纪起,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80%为田野,村镇里则有大量传统遗迹。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列为国家公园。科茨沃兹的美丽景色还经常出现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据伯克莱银行2007年报告的数据,科茨沃兹户均收入60800英镑,是全英排名前20位中不属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两个地区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概述科茨沃兹地区率先成为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原因?
(2)概括科茨沃兹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变化,并说明科茨沃兹地区从原工业化乡村类型向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启示?
作为二战后重要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林体系的兴衰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为构建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选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表面看布雷顿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砂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及其构成。
(2)评述材料中关于美元地位的观点。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1:
材料2: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两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2)材料2中的两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图三和图四两部著作的共同主张。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1、2中四部著作的相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教材115页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组织,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倍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材料三中,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3)材料三中,图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
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二: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由大到小逐渐减少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