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前朝的哪里?
(2)材料二中的“苏湖”地处哪一流域?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我国现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
⑴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⑵“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⑶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⑷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看图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隋朝大运河图二
材料二整座皇宫,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装饰辉煌。明朝14位皇帝和清朝10皇帝,先后居住在这里,行使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请回答:
(1) 写出图一中A、B、C、D所代表的四个河段?请你为图二取个合适的名称。
(2) 图二所示工程于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其入选的原因。
(3) 材料二中的“皇宫”指什么?它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是什么?
(4)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五次侵华战争,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请回答:
⑴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⑵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你能列举出几次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吗?
⑶从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本质是怎样的?
⑷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1978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3)请列举出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
[一位老人的智慧]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理论。
(4)邓小平理论现在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请问是哪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668亿元
第10名
2000年
99215亿元
第6名
2010年
362181亿元
第2名


(5)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951年毛泽东宴请西藏代表)

(1)根据材料一,说说西藏代表赴京,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如图

(2)材料二中香港、澳门何时回归祖国?
(3)材料二中的港、澳回归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4)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来。
请你为促进祖国两岸统一拟一副宣传标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