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14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及华北大片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排放污染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后几乎都经历过环境的恶化,深受过雾霾之苦。他们在治理雾霾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科学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关闭污染企业、减少煤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强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材料二:为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提出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调整、增设、收严、更新”的要求。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国家环境保护部认真组织、周密部署,邀请专家进行研讨和咨询论证,多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确保标准修订能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能满足环境管理和公众健康指引的需求。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颁发后在各地分批实施,2016年1月1日在全国普遍实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谈谈我国政府应该怎样治理雾霾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
(3)如果你有落实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合理化建议,你会通过哪些途径向有关单位反映?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
材料一:提高亚洲的发展能力,是中国倡导成立亚投行的宗旨之一。《协定》在宗旨中明确指出,将“通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市场已迈入膨胀式发展时期,每年需要大约8000亿美元投资,但美日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只有约22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批准的贷款金额只有135亿美元,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所需。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协定》签署仪式时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美国《国际商业时报》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成立亚投行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了唤醒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和平的珍爱,为了表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国政府决定举办庆 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彰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 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进一步展示我军贯彻强军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举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5月5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 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要推进公众参与,理性维护环境权益。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推行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民通过环境信访、行政调解、寻求司法救济 等方式理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再次要倡导绿色消费,构筑低碳生活。积极促进可持续消费,抵 制过度、奢侈消费甚至扭曲性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树立生态公民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 中去,争取早日进入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生态文明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应该如何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适应经济发展
的新常态,某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优 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 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1)回答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 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某省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所采取的措施的依据。(12 分)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济改 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引入民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民企融合成为新一轮 国资国企改革重头戏。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深化国企改革再添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应对日益激烈 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需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 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 展新常态。
(1)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意义。
(2)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合不是混,不能一混了之,不能是简单的理解为公有资本让非国有资本单向参与混改。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6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