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小题。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
⑨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
⑩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11)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
(12)“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
(13)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
(14)“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
(15)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
(16)伍铜匠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
(17)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中央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渡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蹰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
(18)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妈妈。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里顾忌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
(19)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20)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   (选自《雨花》,有删改)
【注】①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
来到盘龙乡——  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 ②  ——    ③  ——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B.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
C.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 D.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
(2)简要分析第(20)段的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S分)
【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本文第(18)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情绪污染”也是病》,完成小题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章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2分)

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4分)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意见。(3分)


“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 的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1分)
短文三处引用格言,你知道每一处引用的作用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3分)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森林有了哪些了解。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与第④段位置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借助上文的知识,说说密云水库上游大面积植树造林的原因。
1960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华北最大人工湖——密云水库建成时,上游林地面积只有40万亩。50年来密云通过植树造林、爆破造林、飞播造林等多种形式,在库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荒山行动。现在水库上游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林木覆盖率77.16%,密云水库上游已经成为北京林木面积最大、林木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 )太阳怎样灼热,( )站到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 )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呜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
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
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给第五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然后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A.尽管 B.只要 C.即使 D.无论 E.只有 F.特别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结尾句的“深层内涵”指什么?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
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
读了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限100字以内)

阅读《食品添加剂》,完成小题。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⑥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⑦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⑧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2分)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写作思路。(3分)


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写法及在文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
下列句子不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

A.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B.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
C.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
D.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下列关于遥感技术的应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抗震救灾时如果利用遥感技术来监测和评估灾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
B.要想对雾霾引起的原因进行科学判断,主要得依靠卫星遥感观测,同时需要地面监测来补充。
C.国内外的一些考古学家曾应用遥感技术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D.遥感技术因为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所以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在国外发起。
B.来自全球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环境遥感大会,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许多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C.应用遥感技术,可以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发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博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
D.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发展和应用遥感技术,近年来,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到地震、雾霾监测等方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