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 年 12 月 13 日,我国首次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2015 年9 月 3 日我国将举行一系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请写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二  1945 年 5 月 8 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苏联将 5 月 9 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 年 5 月 9 日习近平主席参加了在莫斯科红 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文,请写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重大转折的战役名称及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 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文,说一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4)请你谈一谈中俄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注: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性质有何变化(4分)
材料二 :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只要搞上三五年,个人集体都能富。”(1979年)
(3)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不间断。我国隋唐宋元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政治篇:1、隋朝结束了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再次统一,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而完成统一的?
经济篇:2、唐朝农民在农业上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农业发展。
文化篇:3、唐朝文化我在我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的“诗圣”和“画圣”分别是谁?列举他们的作品各一件。
对外交往篇:4、太宗时期,哪位高僧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带回大量经书回到长安?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哪一部书,成为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
启示篇:5、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出现了各民族的分裂和统一,但是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诗句
(1)唐太宗时期因为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民族共同尊为“天可汗”?
(2)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和哪一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举两例说明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史实。
(3)依据材料二,我国历史上各民族融合在哪个朝代达到高潮?其典型代表就是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1) 材料一中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指的是在我国哪朝开创的什么考试制度?
(2) 材料二说明这种考试制度中,哪一科的考试最为重要?中了这一科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3)唐朝时期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完善,请你说出两位皇帝对这种制度的完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
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时间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7分)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应当归功于1978年中共一次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这次会议在经济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