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篇:筑"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
【古代沟通】
材料一: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一条"文明地带"? 其开拓者是谁?
【近代引进】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2)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至少回答3次)
【当代开放】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三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下面是晓荷同学整理的“三次科技革命下的日本”的图片
(1)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
(2)图二飞机是第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3)图三为原子弹弹制造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论从史出】
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耻辱与振兴:
疯狂与罪恶:
伤痛与崛起:
【解决问题】
小华:应继续发展核能产生。
小明:应停止发展核能产生。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读史明智】
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制,他们提出“无为而治……”。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利克里
依据材料回答。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儒家、法家、道家治理国家的观点有何差异?
(3)请把材料二中的空格部分填充完整
(4)伯利克里所说的“我们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为什么?
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重大问题,协调国际关系的舞台,但也有一些国际会议是一些国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请回答:
(1)图一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图二会议召开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哪一地区的矛盾?图一、图二会议的结果构成了什么体系?
(2)图三会议的召开产生的最恶劣影响是什么?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赢得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扬的原因是什么?
(4)上述国际会议中,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手段”的国际会议有哪些?
(5)你认为在国际会议上应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人教社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情跨A一九七九年。……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党和政府为实现材料一中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经济建设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与材料三反映出的问题一起,共同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