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同一物体厚度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之后,想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3V,阻值约为几十欧的小灯泡L的电阻,进而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图中定值电阻R0="10" Ω,R是总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电源电动势E="4" V,电源内阻约为0.5Ω.
①该课外活动小组现有四只可供选择的电流表:
A.电流表(0 ~40 mA,内阻为2.0Ω) |
B.电流表(0 ~0.3 A,内阻为5.Ω) |
C.电流表(0 ~30 mA,内阻未知) |
D.电流表(0~0.6 A,内阻未知) |
则电流表A1应选 ;电流表A2应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
②该课外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得到了若干组电流表A1、A2的示数I1、I2,然后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得到的I2-I1图线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该待测小灯泡RL的阻值为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1、2、3、4、5、6为纸带上6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1)实验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为m1________m2(选填“>”、“=”或“<”), 纸带上打相邻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______s;
(2)现测得x1=38.40cm,x2=21.60cm,x3=26.40cm,那么纸带上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v5=_______ 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表达式ΔEk=_______________,系统势能的减少量表达式ΔEp=_______________(用m1、m2、x1、x2、x3、T、重力加速度g表示);
(4)若某同学作出的v2-h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__(用m1、m2、a、b表示).
在“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如图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①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上右图所示,则d=________mm.
②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③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
④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图象.(选填“”、“
”或“
”).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动途中的A、B、C三点的位置,取A点为坐标原点,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当g取10m/s2时,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 m/s,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注意标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