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岳飞的《小重山》一词,完成小题。(6分 )
昨夜寒蛩(蟋蟀)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1141年,岳飞在率军北伐、连战连捷的有利形势下,接连收到了朝廷撤军的严令,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朝廷罢免了岳飞的军权,岳飞闲居家中,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1)结合词的上片画线句,说说你对 “寒蛩不住鸣”的理解。(2分)
(2)用自己的话描述“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展现的画面。(2分)
(3)阅读全词,说说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诗歌《在山的那边》完成习题。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 这首诗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 全诗共分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语把每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里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阅读张仲素①的《秋夜曲》,完成(1)-(2)题。
丁丁②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诗歌语言清婉爽洁,悠远飘逸,以写闺情诗见长。
②丁丁:拟声词,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
“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用得神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征衣未寄莫飞霜”是点睛之笔,全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问题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笔下的早春有何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诗人对早春怀有什么感情?( 2分)
结合语境体会“润”字的妙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