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问题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早春有何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诗人对早春怀有什么感情?( 2分)
结合语境体会“润”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问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B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