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在“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华进行了4次测量,并将有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在第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是: 。
| 物理量 次数 |
电压 U/V |
电流 I/A |
实际电功率 P/W |
小灯泡 亮度 |
| 1 |
0.5 |
0.12 |
0.06 |
不亮 |
| 2 |
1.5 |
0.20 |
0.30 |
偏亮 |
| 3 |
2.5 |
0.30 |
|
正常 |
| 4 |
2.8 |
0.32 |
0.90 |
更亮 |
(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____,灯泡越亮。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实验中,小涵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在连接电路中,开关应该处于 (选填“闭合”或“断开” 状态。
(2)根据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她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压表示数为0,若只有 或 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是 (选填“ 开路”、“ 短路”、“ 开路”、“ 短路” 。
(3)故障排除后,小涵选用不同的灯泡,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
实验次数 |
两端的电压 |
两端的电压 |
串联总电压 |
|
1 |
1.4 |
1.4 |
2.8 |
|
2 |
1.2 |
1.6 |
2.8 |
|
3 |
1.1 |
1.7 |
2.8 |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 深的枯井中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为 ,物体在 内匀速从井底全部上升到井口。(不计绳重和各处摩擦)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拉力的功率;
(3)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求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的实物电路如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①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②连线不允许交叉)。
(2)某同学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发现两表均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时,首先接入的是 电阻,当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 ,记下两表读数;接下来换用 电阻继续实验,须向 (选填填“左”或“右” 移动滑片,同时眼睛注视 (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直到其示数为 时,记下电流表示数。
(4)换用其他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得得到多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 比。

某小组同学利用水和酒精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
|
实验序号 |
液体种类 |
物体重 力 |
测力计示数 |
物体所受浮力 |
排开液体 体积 |
|
① |
水 |
4 |
3 |
100 |
|
|
② |
水 |
2.5 |
1.5 |
150 |
|
|
③ |
水 |
2 |
2 |
200 |
|
|
④ |
酒精 |
4 |
3.2 |
0.8 |
100 |
|
⑤ |
酒精 |
2.8 |
1.2 |
150 |
|
|
⑥ |
酒精 |
2.4 |
1.6 |
200 |
(1)第一次实验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
(2)比较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分析比较①、④(或②、⑤或③、⑥ 可初步得出: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还可以验证 原理
(4)该实验选用不同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选填“寻找普遍遍规律”、“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根据实验记录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