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 3 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 3 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 年 6 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 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 20 世纪 60 年代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民主德国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民主德民公民逃入西柏林。”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获知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柏林墙是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 | B.柏林墙的修建缘于西德已经法西斯化 |
C.柏林墙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隔离开 | D.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 |
2010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共签署政府有关合作文件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3个,总金额约150亿美元。这一活动最能体现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坚持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 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