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B.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D.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