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象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材料中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可能指(   )

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B.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C.英国的“光荣革命” D.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某一个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这份“协定”出现的背景是

A.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C.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D.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