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军网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回答问题
(1)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著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三件事例。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对人性有一个了解,阅读材料
材料一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蛰《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材料三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人性观是什么,为此他提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对人性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密尔顿对人性的认识与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如何体现的?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
(1)分析自16中期起“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这一现象?
材料二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