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军网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回答问题
(1)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著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材料二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及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材料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作用。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
——《全球通史》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中国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谁稍晚一点,哪怕家里有紧要事情,也不行,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材料二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逼得走投无路时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处罚他们。
——埃及史学家迦白鲁谛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分析农民在埃及的地位。
⑵上述材料是指埃及的哪一经济制度?试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
⑶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在埃及登陆……拿破仑的真正目的是打击英国在东方的地位,但是……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打击了马木路克势力,把他们的权势削弱……他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马木路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路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路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精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拿破仑入侵埃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埃及的马木路克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6分)
(3)拿破仑入侵、马木路克被消灭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之间有何关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