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
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其制备原理为:
制备基本操作流程、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

| 名称 |
相对分子质量 |
熔点或沸点(℃) |
水 |
乙酸乙酯 |
| 水杨酸 |
138 |
158(熔点) |
微溶 |
易溶 |
| 醋酸酐 |
102 |
139.4(沸点) |
反应 |
可溶 |
| 乙酰水杨酸 |
180 |
135(熔点) |
微溶 |
可溶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仪器的原因是____。
(2)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____,其原因是________。抽滤所得粗产品要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________。
(3)上述所得粗产品中还有一些副产品,其中有一种是高分子化合物。提纯粗产品
①这种提纯方法叫做____。
②该方案中选用乙酸乙酯作溶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 g水杨酸、5.0 mL乙酸酐(ρ=1.08g/cm-3),最终称得产品质量m=2.2 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下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图。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的作用是
(3) 该装置图尚未画完,请在E处补充完整,并注明试剂名称。
(4)D处反应完结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则B的作用是。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
(1)m g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_____________。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以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来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其中,A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D中装有过氧化钠固体。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
| 仪器 |
加入试剂 |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
| B |
饱和NaHCO3溶液 |
|
| C |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
|
| E |
(3)若无C装置,对实现该实验目的是否有影响(填“是”或“否”),
原因;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并从水中取出后,下一步实验操作为:。
为了测定某浓硫酸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 A.冷却至室温后,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稀硫酸。 |
| B.用某仪器量取25.00mL稀硫酸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指示剂。 |
| C.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用各待盛溶液润洗。 |
|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mL。 |
E.小心滴入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滴定至恰好反应为止,记下读数为V2mL。
F.把锥形瓶移到碱式滴定管下,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
G.用某仪器准确量取浓硫酸样品10.00 mL,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请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用编号字母填写)。
⑵用来量取10.00mL浓硫酸的仪器是,用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的目的是。
⑶滴定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滴定中,目光应注视___ __ 。
⑷某学生实验时用稀硫酸润洗了锥形瓶测定的浓度会偏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组成,为了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将固体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 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 过滤,将沉淀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试判断:
①.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往滤液中滴加试剂的方法来检验。
②.操作(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操作(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