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时也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不断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唐朝时有两位女性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你能说出她们分别是谁吗?
(2)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请你列举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3)列举明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探究”课题报告中写下结论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历史”。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关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哪些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1)上述材料与中国的哪一次运动有关?这次运动导火线是什么?
(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反映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这次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提案“未提先热”,受到各方瞩目。据此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3)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读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1)如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2)此事件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3)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事件,你将怎样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