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丰富的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由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渡过了难关。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疑怀”到模仿”的原因。“(2 分) 罗斯福总统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讲话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提出?(1分)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从以上三国的经济改革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从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和相对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现代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格局不断变化、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世界格局的演变
重大事件 |
影响 |
①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工业革命 |
西方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
巴黎和会和②的召开 |
③ |
④ |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 |
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
⑤ |
当今世界格局遭受挑战 |
(2)当今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将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走进近代以后,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惨败,终于逐渐认识到诸事皆不如人。痛定思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探索之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请注意答案呈现的条理性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三次变化变化?请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问,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1分)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最典型的两例。(2分)
探究三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试举一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分)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86年其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加到15个,2004年进一步增至25个。2007年它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挑战:人口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愈显狭小;环境恶化削弱着我们的生存质量;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危及可持续发展;毒品、传染病、恐怖主义吞噬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
(1)材料一中的“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试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世界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图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请你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