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她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