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康德还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叶秀山《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
(3)据材料四,概括康德关于个人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5.25 |
8.25 |
13.5 |
17.0 |
21.0 |
27.5 |
51.0 |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l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任何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个人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古希腊)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尽管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但与会代表却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毛泽东说:“民主是一个方法,看用在谁人身上,看干什么事情。我们是爱好大民主的。我们爱好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大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存在着的主要矛盾。这些主要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你从美国1787年宪法看出在资产阶级民主方面有哪些重大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实行社会主义大民主的?
(18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成果要靠文化和教育来传承,文化和教育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使得其教育对象大大扩大,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墨子和墨家私学曾经兴盛一时,其私学“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的教育内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的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很多方面,而这些在孔子看来是“小人”要做的事,是从政君子不耻学习的内容。
——陈巧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讲学与墨子讲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上的主要不同。分析墨家私学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_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缪风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2)结合材料二所述两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所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2)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个阶段看法时,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4)根据材料四,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5)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方面?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