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时已达3692种。……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归纳材料中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客观的评价克伦威尔。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过高估计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6分)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根据图1中①②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
(2)从图1到图2,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两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村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1) 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lO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3) 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