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 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 后来清政府却要求 “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 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
|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
|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
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
|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 |
哲学史上,有人认为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也有人认为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下列思想家中倾向于后者的是
①老子②王阳明
③普罗塔戈拉④亚里士多德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③④ |
这是一场发生于19世纪中期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这场战争对战败国的意义类似于甲午战争之于清王朝;保罗·肯尼迪说它“证明了ΧΧΧ(战败国)的落后十分惊人”。这场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图中何地而得名?
| A.① |
| B.② |
| C.③ |
| D.④ |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下列能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有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③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④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