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3)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让步”指什么? (1分)
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美《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2)材料二是美国针对什么事件而颁布的法令?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法令的内容?(3分)[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农村改革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1分)
材料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针对上述现象,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分)
(5)纵观以上三国改革的情况,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以下材料是其中的相关摘要,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l)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藏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党的成立工作正在筹备中,各地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会议.李大钊、陈独秀因故不能出席。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在上海书德里召开。会议中途,包打听闯入。经验丰富的马林建议及时转移。……后来会议转移到……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2)后来会议转移到哪里召开?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材料一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个画面。请写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前期和后期的中心城市的变化;运动主力的变化?
(2)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指的是哪一年?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谁?
(3)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