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乡村、农户,顶着夜色到科研院所考察、听汇报。调研中,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是如何带领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2013年11月,北京联合张家口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望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把人们吸引到冰雪运动中来,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重要目标,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
北京、张家口本次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虽有稳固的支持率,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顶级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申办冬奥会是顺势而为,体现了公众需要,也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契合”“将有力推动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
质疑者认为:“北京很缺水,又基本没雪,怎么办冬奥会”“河北地区的空气质量难以满足赛事要求”“冰雪项目在我国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大众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知识,说明我国申办冬奥会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回应部分民众对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质疑。
(3)京张联合申办2022冬奥会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肯定。请围绕任意两个理念,为申奥提出具体的方法论建议。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以智力投入为主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促进了“中国服务”走向世界和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商务部及相关部门科学谋划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布局,不断拓宽购买服务领域,鼓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开展互动式人才培养,创新服务外包海关监管模式,提供便利通关,提高服务外包产业水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学知识,概括我国当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2014年十大分别是: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段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和萌萌哒。但近期风靡的“任性”“也是蛮拼的”“也是醉了”等词并未被收录。
(1)有人认为,《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的这十大流行语带有很重的政治味道,没有体现大众心理。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任何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下做出的。《咬文嚼字》编辑部选择年度流行语的标准是“时代价值(反映时代精神)、语言价值(符合语法、表意明确)和社会价值(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相统一。”请你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这条标准在选择中的作用。
(3)假如要让你制定某一个选择标准,你首先要做什么?说明理由并说出两种做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图二: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 2014 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文明素养却没有相应提高,诚信缺失、随处涂鸦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道德文化素养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7000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国家旅游局官网近日公布了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中,大闹亚航骂泰国空姐、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四名当事游客全部上榜,不文明旅游要被“昭告天下”。名单一出,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1)结合材料一,谈谈文化与经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避免进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