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 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
|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 |
| 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
|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 |
图是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里耶秦简。上有包含“洞庭郡”“洞庭尉”“阳陵县”“阳陵守丞”等重要历史信息的字样。下列对这些秦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秦简属于考古出土文物,是一手资料,可以弥补正史及历史研究的不足 |
| B.对于研究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C.“洞庭尉”和“阳陵守丞”分别是掌管洞庭郡和阳陵县监察、文书、监狱等事务的官员 |
| D.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了解湖南湘西地区历史的变迁和行政区划的沿革 |
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
|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
|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
|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20世纪中叶以来,下列哪一地区的情况最能印证这个结论?
| A.南北美洲 | B.亚洲 | C.欧洲 | D.非洲 |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 B.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
| C.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 |
|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条件 |
| C.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条件 |
| D.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