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江西省宜黄县档案馆整理中发现了8枚货币,其中“贰角”面值硬币的材质为银元类,正面中央为面值,上下分别为“■■■■■共和国”(■为模糊不清的字)和“公历一九三■年”;背面为地球、镰刀、斧头、五角星、嘉禾图案及“每五枚当壹元”。货币的发现是革命战争的历史见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虽是实物史料,但不是第一手资料 |
| B.货币推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 |
| C.流通时间推测在1937年国共合作后 |
| D.见证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
|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 A.图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
| B.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
| C.图三: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
| D.图四:挖沟渠,以工代赈 |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