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太阳能资源的丰欠程度成反比关系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等流时线是指流域内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做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值线,使得在同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时集中到流域出口,这就是等流时线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值为相对值),据图分析,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 A.图示流域内,a、b等流时线之间植被覆盖率最高 |
| B.干流甲、乙、丙三河段河床中乙河河床底沉积物颗粒最大 |
| C.等流时线越密,可能坡度越大 |
| D.等时线越稀,径流流速越慢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
|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以下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
|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 D.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区的生产流程模式图。据图判断该工业区:
| A.主导工业部门是采掘工业 |
| B.基本实现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
| C.已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
| D.区位选择属于动力导向型 |

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据此回答第下列问题。
| 1975年 |
1985年 |
1995年 |
2005年 |
|
| 出生率(%) |
4.4 |
4.3 |
4.3 |
4.3 |
| 死亡率(%) |
2.0 |
1.7 |
1.6 |
1.4 |
该国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处于上图中的:
| A.阶段I | B.阶段Ⅱ | C.阶段Ⅲ | D.阶段Ⅳ |
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中,当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时,会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称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判断人口红利期应该出现在图中哪一阶段?
| A.阶段Ⅰ | B.阶段Ⅱ | C.阶段Ⅲ | D.阶段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