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要求自己)。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传》)
[注释]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 ②氍毹(qú shū):地毯。
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友故与之

A.动古人自期 B.其境过清
C.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D.土砾凸者为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博学,歌诗            ②明访其人赠之      
③同列之日            ④绂之而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绂日:“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
选文中写了王绂的三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行?(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
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注释】①万泉:古县名。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春时雨()(2)吾自其罪()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B.“囚犯”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
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

县令“不许”的原因是“”。(用原文语言回答)
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
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这件事。

阅读下文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选文作者是,他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

A.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我与()(4)是亦不可以乎()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伐越楚人怜
B.吏不能禁学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秦晋贤材人远矣
D.庄盗于境内不足外人道也

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求:
天下之忧而忧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