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寻:不久 | B.猥以微贱猥:辱,自谦之词 |
C.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察:考察 |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辞:辞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
B.①臣以供养无主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
C.①急于星火②龟玉毁于椟中 |
D.①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作者先对新王朝的政绩歌颂一番,接着历数新王朝对自己的多次征召,最后向皇帝直接提出了推辞的请求。 |
B.第②段作者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陈述自己特别孤苦的处境和自己的从政经历、人生态度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帝的疑虑。 |
C.第②段融情于理,情深理透,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语,曲折而层次清楚,婉转而情理皆宜。 |
D.第③段先以一“长”一“短”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又以乌鸦反哺的比喻提出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①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②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处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 B.事觉,来谢谢:感谢 |
C.种菜自赡赡:供养 | D.以强陵弱陵:欺侮 |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 子 称 君/ 曰 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
B.晏 子 称/ 君 曰 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
C.晏 子 称 君/ 曰 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
D.晏 子 称/ 君 曰 其 可/ 臣 献 其 否/ 以 成 其 可/ 是 以 舒 等 不 敢 不 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
D.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小题3分)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还长沙比:等到。 | B.不少暇佚佚:安逸。 |
C.文虽善,不与也与:赞许。 |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速:加快。 |
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
B.乃令群臣习肄肄:学习,练习 |
C.觞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
D.竟朝置酒竟:竟然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败而西,因 竟从汉②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B.①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与点也 |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治:建造 |
B.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擢:提拔 |
C.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爱:受宠 |
D.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执:执行 |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 B吾以忠死,宜矣
于是乃相与谋门廷车骑以千数
C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D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
责斯与子由谋反状李斯喟然而叹曰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斯为求功名西入秦川,上逐客书而被秦王重任。在秦始皇统一帝国的过程中,李斯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
B.李斯任丞相,权重天下。听说其子李由告假归家,百官纷纷前来拜望,致使李斯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
C.始皇在出行途中驾崩,李斯与赵高合谋,藏匿了给扶苏的书信和符玺,并且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
D.李斯虽有开国之功,但是施行严法酷刑,合谋赵高,篡逆王位,因此被判腰斩。司马迁认为这是罪有应得。 |
请解释选文划线句子中,李斯“叹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