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抗日战争 |
C.鸦片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理查德·怀特在《美国西部史》中写道:“短短四年(注:美国参加二战的四年),美国西部建起了全国58%的铝工业,90%的镁工业,71%的飞机制造业,52%的造船工业。”他为此惊呼“战争使这个国家向西部倾斜了!”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战争对东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促使工业西迁 |
B.西部地区土地广袤,资源丰富 |
C.黑人奴隶制废除促进了西部工业经济发展 |
D.政府资金大规模倾注西部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 |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 |
B.抗击外国侵略 |
C.工农武装割据 |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
B.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
D.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